很遺憾,因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無法獲得最佳瀏覽體驗,推薦下載安裝谷歌瀏覽器!
近年來,隨著玉米生產的發展,玉米紋枯病的發生與危害逐年加重,發病面積逐年增多,已成為制約玉米高產高效、優質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因此,有效防治玉米紋枯病對提高產量和效益十分重要。
一、發病癥狀。玉米紋枯病由立枯絲核菌侵染引起,除為害玉米外,還侵染水稻、小麥、高粱等多種禾本科作物,在玉米上主要為害玉米的葉鞘,果穗和莖稈。在葉鞘和果穗苞葉上的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型,淡褐色,水漬狀,病、健部界線模糊,病斑連片愈合成較大型云紋斑塊,中部為淡土黃色或枯草白色、邊緣褐色,濕度大時發病部位可見到茂盛的菌絲體,后結成白色小絨球,逐漸變成褐色的、大小不一的菌核。有時在莖基部數節出現明顯的云紋狀病斑。病株莖稈松軟,組織解體。果穗苞葉上的云紋狀病斑也很明顯,造成果穗干縮、腐敗。
二、發病規律。玉米紋枯病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,第2年侵染玉米,先在玉米莖基部葉鞘上發病,逐漸向上和四周發展,一般在玉米拔節期開始發病,抽雄期病情發展快,吐絲灌漿期受害重。玉米連茬種植田塊、土壤中積累的菌源量大,發病重;高肥水條件下,玉米生長旺盛,加之種植密度過大,增加了田間濕度,透風透光不良,容易誘發病害;倒伏玉米使病、健株接觸,為病害傳染擴散創造了有利條件,使病情加重。7-8月份,降水次數多,降水量大,易誘發病害。